王俊杰,字子雍,号恒斋。哲学硕士,河北省金石学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保定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保定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清东陵博物馆学术顾问,诗人。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推开王俊杰办公室的大门,见到他的那一刻,顿时便感觉这句话着实不假。一件蓝色的中式外衣,一头乌黑的清爽短发,正身端坐在茶桌之前,给人的第一感觉随和而儒雅。
见到客人来访,他连忙起身招待,一番简单介绍,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吸引了在座客人的注意,让人不禁对其生活经历有些好奇。
出身书香世家,9个多小时追梦之旅
1971年,王俊杰出身于保定一个书香门第之家,都说家庭的熏陶对一个人早期的兴趣影响很大,王俊杰便是如此。清朝时期,他的曾外祖父,曾在直隶总督署里任职,从事律法文案工作,这让他的家庭向来对孩子们的文学素养的教育十分重视。
正是如此,他从小便常常阅读各类诗词书籍,可毕竟保定本地的书有限,仔细思索,他便将眼光投向了北京。当时才高中的他,有些囊中羞涩。早年间,他舅姥爷一家在北京开了家古玩店,住宿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可到底咋去呢?他自己想了个主意。
每逢周末放假,有空的时候,他便急忙赶回家,吃饭、收拾、稍作休息,然后一直快到半夜12点,他便骑着自行车,沿着大道,一路直奔北京。等骑到北京,便已经9点多了,简单吃两口饭,他便一头扎到书店之中,中国书店、古籍书店……一呆就是一天,一直到了晚上书店关门,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到舅姥爷家休息。这段时光,他一坚持就是好几年。
眼光看向世界,遍读名家而回归经典
一开始,王俊杰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现代诗领域,余光中、席慕蓉、洛夫……诸多诗人为他带来了文学灵感的同时,让他的视野也越发开阔。
1993年,他获得了到国外公派学习的机会。当时除了许多国内的诗作,他还阅读比较了魏尔伦、庞德等国外诗人的译作,可越读他就越发现了许多翻译作品的不足。“原文诗作的美,一翻译就丢得太多了。”他这样认为。
相比之下,国内的各种古诗词则更加原汁原味,能让人回味无穷。在他看来,国内的古诗词传承已有数千年之久,其中的感情意境等有着诸多可深挖研究之处,就这样,他将诗词创作集中在了古典诗词领域。
面对生活,诗词给人力量
艺术来源于生活,王俊杰的诗歌便诞生于他生活里的诸多情感之中。品古史滋味,他有“一朝翻开衷心苦,明朝断送老头皮”,叹时光荏苒,他有“卅载重逢浑似梦。一瞬芳华,转眼鬓如星”。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包括和诸多名家的交流,都成了他笔下的题材,让他的作品增添了不少生活韵味。
2013年的秋天,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的生活处于一个矛盾瓶颈期。满是压力的他,来到了秦皇岛想着借机舒缓心情,到了老龙头,雾遮天地之处,正值风急浪涌,联想到自己的处境,顿时一股诗意的豪情涌上心头。一切不快,全都在自己的作品中“相忘江湖”。
“我不大喜欢苏东坡,更喜欢辛弃疾。”王俊杰这样介绍。在他看来,苏东坡固然惊才绝艳不失为一代文豪,但缺乏辛弃疾的那种执着精神,显得随遇而安,而辛弃疾的诗作更在坚守之中有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古诗词能给人带来一种向上的力量。
一字一句,创作大有文章
自开始创作诗词至今,30余年来,王俊杰创作的作品少说也得有近千首,可如今,他留在手边的作品数量却是不多。临时创作的诗,他或是随口而出,或是顺手找张纸写上,一直以来并没有太刻意整理。在他看来,创作应偏重于自己的情感表达,不需要去刻意进行太多的记录。
“仔细品味生活里的各种情感,我们的创作其实是灵感不断的,也是有方法的。”他这样认为。比如说创作诗词。“前期可以从一个诗人的作品开始背起,也可以多读读《搜神记》《淮南子》等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与此同时,诗词中的韵脚、意象、用典等都有一定的规律,需要通过专业书籍进行学习。“并不是说词汇华丽,诗就美,让读者感到真情与共鸣的诗,才是美的。”
“你的作品里我标注了一些修改意见,发过去以后你可以参考着推敲推敲。”接过一通电话后,他找出了一个厚厚的本子,把修改好的作品拍了照片。“空闲的时候我还会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好的作品不怕改,得下苦功夫。”他笑着解释。
部分作品赏析
恒斋咏史十九首之一
落落河干柳,朝朝送昏晓。
逝水如斯者,识人何廖寥。
随意灞桥渡,擘折百尺条。
执手犹涕泗,未几捐旁道。
莺扰草侵色,风摧沙蚀削。
枉悬延陵剑,堪证鸡黍约。
空隐左伯身,却挂亭侯袍。
漫言情难尽,故人心转薄。
恒斋咏史十九首之二
文章非憎命,何者独怜才。
折冲惊当世,鼎俎聚刍骸。
屈迁辱枢廷,苏子困乌台。
神羊哀孤角,困龙摧徂徕。
积毁源萍未,紫芝始豆栽。
徒怀皎皎志,寡上亦恨猜。
(注:庚子秋,以恙待闲。携诸生观故宫《千古风流人物》特展。盛名之下,失望何深?犹忆一年前国立东京博物馆富田淳博士近7年策划《超越王義之的书家》展,台北故宫,东京书道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国会博物馆等镇馆之宝荟萃一堂专题电视片不下四个,如入宝山满眼琳琅,目不暇接,视觉饕餮不过如此。千古展于彼玩笑耳。重读东坡传与苏东坡突围,成五言古风。幸有一历馆商兄志勇与王灵姐招饮,方慰吾心。)
寄秉均兄
丁酉冬至,答三息先生诗意,口占不计韻部平仄,平生俯仰无愧,言志而已。
日暖不觉秋已尽,举头方见叶离枝。
平崖水落无鸿影,干草荒藤尽鹊鸠。
孤轮河转列星稀,寒天酌酒再酬诗。
诗成袖手临窗看,世间沧桑雀不识。
庚子处暑即事
未近蓬山恨已分,黄林青鸟转秋深。
座上共如诗在眼,独归怕见月西沉。
欲语性情思骨肉,偶谈江海误风尘。
谋生涣散轮蹄铁,老去文章做卜人。
庚子秋省亲途中
昨梦中置身钱塘潮头,率群雄引弓射退。夜帐千重灯海照耀,欢饮达旦。凌晨神回记梦中得句:“少年听潮盐塘外,赤膊迎风,一醉千钟,而今捧卷就昏灯,一键消零” 。荒诞不经,以稍近减字《虞美人》而成之。词曰:
少年观海盐塘外,挥斥黜群英。
壮年观海独临风,挖弓射潮,
归帐醉千钟。
而今黄卷就青灯。
了断红尘劫。
卅载重逢浑似夢。
一瞬芳华,转眼鬓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