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晚,台州书画院学术报告厅群贤毕至、座无虚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潘善助教授应邀来台州作“研究性文艺行政工作”主题讲座。
台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曹蕉红,台州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周坚勇,台州市文联副主席蔡云瑞,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台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波,台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金岳清,市文联机关人员。市美协、市音协、市摄协、市剧协、市舞协、市影协、市民协、市曲协、市评协等骨干,台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秘书处成员,各县(市、区)书协部分理事等100多人参加活动。
潘善助先生围绕“研究性文艺行政工作”主题,紧密结合自己担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期间的工作实践,生动形象、分条析缕地谈了对研究性文艺行政工作特别是书协行政工作的全面深入理解,内容极富现实意义,多所创见,发人深省。
潘善助先生重点就文艺行政工作“为什么要研究”、“要研究什么”、“要怎样研究”以及“研究会给文艺行政工作带来什么”等问题发表了深刻洞见。
他首先指出,文艺团体有其独有的特点,相对比较松散,那么,怎么发挥好艺术的传播功能,怎么通过我们的活动使书法界文艺界的声音能够传播到社会各界,扩大我们的影响力?这些都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性和紧迫性。接着,潘先生以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的创新做法为例,谈了如何破解“展览开幕式等于闭幕式”的僵局,打造永不落幕的书法展览会,从而充分发挥展览的展示、发现、教育、传播以及导向的功能。
关于“研究什么”的问题,潘善助先生认为,可以研究协会共性和所在地组织的个性、工作难点和优势,研究协会的历史与文献,研究协会的现状,也可以研究全国同行的历史与动态,确定本组织的特色建设与突破口,还可以研究国外、境外书法组织,增进交流,讲好中国故事等等。
潘先生指出,现在做书法家协会工作一定是不同于10年以前,甚至6年以前,最明显的一点是:要有“互联网+”的思维,要突破新媒体。潘先生着重分享了上海书协在创新文艺家协会工作中所做的有益尝试——创立上海书协微信平台、举办线上上海书协微信活动会与专题会、建设抖音平台订阅号以及尝试书法传播的跨界融合(如大型书法灯光秀、书写结婚纪念证书等)。这些平台和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注重协会工作模式转型升级,扩大协会工作辐射面、实现“从家到者到界”的转型升级,助力提升了上海书坛的凝聚力与影响力。
关于“怎样研究”,潘先生提出了“调查法”“读书法”“随笔法”“辩证法”等研究方法。他指出,调查摸底是基础,分析数据是前提,理论思考是关键。可以适当读些管理类书和相关行业的书。平时有些思想的灵感,可以随时用手机或小册子记下来。要进行哲学思辩,要用联系、运动、全面、发展观点看问题,要看到协会工作与文联、文化、教育、人事以至企业的相关性与联系性。
潘善助先生还以上海书协为例,谈了研究给文艺行政工作带来的显著影响:研究促进了上海书协工作的突破,使书协工作得到了上海文联和更多部门的支持,使品牌活动逐渐形成,资源整合更加容易,也提高了书协的美誉度与影响力,自媒体宣传量大幅增长。最后,潘先生以“宣传四境界”说为讲座作总结。他认为,一个活动,多媒体立体宣传;一家媒体多次报道;省级活动、全国影响;以及活动作为案例写入著作和教科书,这四者分别代表了宣传的四种不同境界。
台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曹蕉红主持并作总结讲话。曹主席表示潘主席给我们做了一个很重要、很精彩、很有指导性意义的讲座。一是我们要开展研究,要研究我们自身;要研究我们的同行,甚至要研究境外国外的文艺组织。二是我们的研究是要有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科学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三是我们要把压力化为动力,请各个文艺家协会的领导们要进行学习传达,落实到我们文联各个协会的实际的工作当中去。
本次活动由台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台州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
、
、
潘善助,天台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授。出版《书法工作散论》等著作、教材、字帖16册,在《中国书法》《书法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海峡两岸书法教育比较研究》。曾任上海市文联二级巡视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教育部第一届、第二届高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17年度中国书法风云榜组织人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