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名家安多民
每当和印人朋友聊起篆刻艺术,总会涉及到肖形印如何学习刻治的问题。目前尚未见有系统的教材,就此,笔者谈谈自已的学习经验。
篆刻艺术包括肖形印和文字印,对文字印而言,前人总结出不少经典理论,如“印宗秦汉”,“印外求印”,“印从书(画)出”等。肖形印的学习和创作也应以此为圭臬。
一:印宗秦汉,兼及历代。
篆刻艺术发端于商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数千年来一直绵延至今。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是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印学上泛指“秦汉”。这一时期出现了数量众多且艺术质量上乘的印章作品,包括文字印和肖形印,从而奠定了印章艺术的基本风格特征。这些印章实物成为以后列朝列代印人学习借鉴的范本。以古为师,追本溯源,“印宗秦汉”即指向这一高峰时期的优秀作品学习、借鉴。向古代肖形印学习,研究其中的大部分优秀作品,直接吸取其丰富的创作营养,是学习肖形印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二:读帖临摹,把握特征。
首先,我们应从读“帖”开始。书法称读“帖”,篆刻称读“印”。这里的“帖”指“秦汉”时期的肖形印拓本谱籍。现见到的出版物有《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选》《古图形玺印汇》及《古图形玺印汇续集》等。这些书中收印多,而难以顾及良莠,为此,笔者与长沙学者周壮志先生合编了《肖形印精品赏析》一书,把历代肖形印优秀作品汇编于一册,方便广大印人爱好者欣赏学习。(由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
首先,选取古代肖形印中的精品佳构认真仔细地阅读、观赏、研究、揣摩,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作细致深刻的分析研究,研究具造型、构图、刀法、意蕴、旨趣等,领会其脉络、气息、特征,甚至应当细到诸如线条、点划、穿插、交叉、印章边栏等构成印章的所有因素。读“帖”虽然以肖形印为主,但不能仅局限于肖形印,还要读文字印,进而掌握整个篆刻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参悟其艺术规律,把握其整体气息,加强印章艺术的全面修养。
除“秦汉”外,尚有元押及近代来楚生先生的肖形印,都可资学习借鉴。
在读印的基础上,便可以开始选石临摹、奏刀学刻。从中选出一方或数方自已认为特别喜爱的,又相对造型简单的印章作为范本,再选与之形状相同、大小相当的印石进行临摹学习。用笔描摹拓画时应尽量做到形神皆似,甚至严格到毫发无误。上石奏刀也应力求认真准确、形神逼肖。直线、长线可用爽利畅快的冲刀,曲线、短线可以用劲挺含蓄的切刀。在练习造型简单的印的基础上逐步向造型复杂、结构错综的高难度印挺进。朱白皆学,方圆尽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渐熟悉掌握肖形印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方法。临摹打牢基础,便可尝试创作。如此通过长期刻苦的学习,自然会刀笔日益娴熟,最后便可以创作出一方满意成功的作品来。
我们宗秦法汉,目的是要借古开今,推陈出新。不是坐守成法,陈陈相因。而是要革故鼎新,用“旧瓶装新酒”,开拓新路,标立新格。这需要深厚广博的学识、长期丰富的经验、敢于越雷池之胆识。如此,肖形印艺术之树才能生命常青,绵延发展。
三:印外求印,触类旁通。
学习肖形印除了是向古代肖形印精品学习、借鉴,还应顾及文字印的研究学习,尽可能地做到对印章艺术的整体把握。除篆刻艺术本身外,还应注重篆刻艺术之外的诗、文、书、画、琴、棋诸艺的学习,以致戏剧、舞蹈、曲艺、弹唱、杂技、体育等多学科的薰陶,增强多方面的修养。从前说到治印,往往归于金石范畴,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属尚古艺术,因此,还要注重学习研究金石学范围内的诸多姊妹艺术。如古玉器、古陶瓷、青铜器、钱币、瓦当、铜镜、古砖瓦、岩画、汉画像刻石(砖),甚至古庙雕塑、石窟壁画、摩崖碑碣等。笔者曾对汉画像刻石关注较多,觉得汉画像刻石对肖形印的学习借鉴有直接和间接的帮助作用,因为它题材丰富,造型简炼生动,风格典雅古朴,手法写实多样等。
四:印从画出,图须印化。
篆刻有“印从书出”的创作理论。肖形印则应称“印从画出”。这是因为肖形印是以图形(画)入印的艺术。图形由画而出,以物为形,化物为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会“画”(掌握造型本领)。“画”的前提是观察,因此,首先要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这就需要熟悉生活,了解生活,在生活中仔细体味各种事物的形态、体貌、特征。除了熟悉他(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生活习性,还应善于捕捉他(它)们最显著、最优美的姿态,抓取并铭记其最动人的一瞬。目前,我们正处在科技时代,借助照像摄影等现代技术也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积累素材的手段。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绘画技法的训练(如素描、写生、图案),然后能够熟练掌握造型方法,能够准确生动地描绘各种事物,善于运用绘画中最基础的点、线、面来进行各种图形的组合。其中,线条的锤炼至关重要,先人关于此有较系统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言。
绘物为画,写形成像。入印的图形,必须经过印化。肖形印反映现实生活,但不照搬生活。它的图形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经过作者仔细观察,反复酝酿,精心提炼,最后达到高度凝练、高度艺术化的图形。这就是印化。具体方法归纳如下:夸张、变形;简化、繁复;美化,拙化;整饬,残缺;收缩、舒展;集中、分散;写实、写意……
夸张是有意突出所要描写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使所描写的事物形象比生活中的更典型、更概括、更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变形是把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把其整体或在其局部进行变化。有的发生较大的变化,有的发生较小的变化。有的发生根本性变化,以至使事物的形状由原来具象而变为抽象,由写实变为写意,甚至变为几何图形或图案。这种方法也是以期使形象更生动、更优美、更具艺术性。
在古代,聪颖的前贤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魄力,采用夸张、变形手法甚至创造出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如龙、凤、麒麟等,我们不仅不觉得这些事物谬误怪诞,而且它们优美的形象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经典牲形象,千百年来一直发扬光大、延绵至今。这种大胆的创造在艺术中不仅允许,而且是难能可贵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才能使艺术永葆青春和活力。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龙、凤等艺术形象的伟大,它们并不是艺术家凭空臆造,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发掘、提炼出的精华。龙的形象就是把生活中蛇的形象进行一番“画蛇添足”而创造出来的;凤的形象是把生活中的鸡“乔装改扮”刻画而成;至于麒麟,其形象更像牛,只是犄角变为鹿角,体毛披上鱼鳞而已。为数众多的古代肖形印,往往一方印中只表现一个人物或一个动物。所以要求入印事物尽量少,由于受“方寸之地”印面的局限,往往要求入印图像尽量简略。简化就是把繁杂的形象尽量减省,使之变成最为简略的入印图像而不失原来事物的本体特征。简化只是去粗取精、遗貌取神。简略并不简单,而是比原物更凝练、更典型、更富代表性。
与简化方法相反,繁复是把本来简单的事物通过补充、增添、附加的方法使之丰满、厚重、繁杂起来,以期更好地表现本来事物。采用“画枝添叶”或“无中生有”的手法,使本来简单的事物变成丰富的物像,不仅在印面上更易于表现,而且使其艺术性更强更美更生动。
美化是把平淡无奇的或形象欠美的形象加以装饰或点缀使之美观的手法。
拙化是把生活中原本的事物加以“拙”“丑”“笨”的艺术处理,图形通过这一种特殊的艺术处理,会得到稚拙美、原始美、粗犷美,甚至野趣、山土气、幽默诙谐趣。先贤傅山先生针对平庸、死板、公式化的作品曾有“宁拙毋巧”的著名论述,从而使“拙”也列入美的范畴。在篆刻艺术创作中人们往往觉得“巧”易而“拙”难,“巧”俗而“拙”雅。为了追求“拙”得“可爱”,印人们往往需下大工夫。
整饬是使整个印面上的图形图像浑然一体、整齐有条,不致零碎支离,一盘散沙。这是追求一种完整美、统一美、典雅美。
与整饬相对的是残缺。“残缺”或“残破”在篆刻艺术创作中是一种手法,它的巧妙运用会使印面产生斑驳古雅的艺术效果,称为“残缺美”。这种篆刻艺术中特殊的美是从出土古印、封泥中得来的,人们认为岁月造成的腐銹剥蚀是一种鬼斧神工的自然美。腐蚀朽烂对印章、封泥原物本是一种破坏,残缺剥泐对原物造成损伤,然而人们在欣赏把玩中惊奇地发现这些残损短缺竟然是一种人工难以造成的天然美。
收缩是把形体宽大或修长的事物进行团缩、凝聚、收敛,使之能够适宜于方寸印面。例如印人在创作十二生肖龙、蛇等细长的形象时,往往使其盘曲、收紧、团缩。
舒张与收缩相反,在遇到龟、鳖等类似于圆、团、盘等形象时,在其整体或者局部施以扩张、放大、增补、展开等手法,使经过处理的图象更鲜明、更醒目、更传神、更感人,能够在印章中能够得到很好的表现。
集中是把零碎、散乱、分离的创作元素加以联结、聚合,使之更好表现内容、突出主题形象。
分散是把满实、密接、宽厚的物体进行分离、散置、化解等方法使之易于造型、布局。
写实的方法是真实客观地描绘、反映事物。写实的图形虽然鲜明醒目,但通过写实的手法得到的图形须印化后方可入印。
写意方法多是遗貌取神,不求形似。往往逸笔草草,不讲工细,侧重抒发情感追求真趣。综上所述,图形印化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宜,灵活运用,不可刻意,力戒拘泥。这些方法可单独运用,也可两种或多种穿插并用。从设计印稿开始到印章创作完成,图形印化的理念应一直贯串始终。
五:构图巧妙,应形安排。
印章艺术充满中庸之道、辩证思想。肖形印的章法安排与文字印基本雷同,但也有自身的特点。布局安排时应顾及诸多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关系之间的相互转换。比如:正、斜;疏、密;满、缺等。二者间可以两者兼顾,也可侧重一方面。
正、斜。论印时有汉印平正、古玺奇肆之说。一般情况下肖形印构图安排多以平正为主,以求安祥、静谧、稳定。若求动感则取歪斜、倾侧、奇险等法方可胜任。试举二例。
疏、密。一方佳构应是布局合理、疏密得当。疏而气畅、密而不滞。也求大疏大密,疏处益疏,宽可走马;密处益密,不容插针。
离、合。一印中若有两物或两物以上者,互相间应各自占居合理位置(空间),较少沾连混杂,模糊难分。而整方印观,却诸物团结,和谐一堂,不即不离,神凝气聚。
满、缺。一方好印应当构图饱满、安排有致。满而不塞,空而不缺。饱满可示博大、典雅之气象。空缺合理,则可显强烈对比;空缺不当,则会产生穷乏、空洞之感。
另外,还应考虑到揖让、扶拱、穿插、联结、交错等关系,以及方、圆;粗、细;强、弱;轻、重;刚、柔;直、曲等多方面的关系。其中何为主,何为辅?偏重一方还是平分秋色?都会影响到一方印的主基调,一方印的风格特点。
至于刀法问题,肖形印的与文字印相同则略而不述。
六:品评作品,辨析优劣
这一问题关系到眼力与作品两方面。眼力的高下对肖形印的审美判断是不同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学刻印时由于眼力低,看到所有的作品都是一团红,觉得作品集上获奖的作品与普通一般都是一个样,看不出好坏,分不清优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日:长期的学习、研究、创作实践。还需要加强艺术修养:印内印外的都应做足。然后,眼力才能逐步提高。
对作品而言,凡蕴含真、善、美,积极向上、正义阳光并能够给人以正能量的作品,且造型生动传神,布局匀称和谐,刀笔爽利酣畅的作品为上乘佳作。反之,造型怪诞、构图杂乱,刀滞笔涩的假、恶、丑之作为劣作。好的东西应发扬光大,伪劣者应坚决弃之。
另外,创作应力戒下列诸病。
怪诞。应以自然、健康、典雅的事物形象入印,不择奇形、怪状、病态之形入印。
丑恶。应以美观、善良、亲和的事物形象入印,不取丑陋、凶恶、恐怖之形入印。
霸悍。应体现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之风貌,力戒蛮横、霸道、炫鬻之形象。
狂野。应以温柔敦厚、驯良性和为质,不以疯癫暴烈、冲闯失控之态入印。
粗俗。应饱含儒雅、飘逸之韵,力免庸俗、苯拙之形。
娇媚。应塑造正直、豪迈、高昂之形,摒弃奴颜、卑屈、低贱之态。
柔弱。应塑造刚强、劲健、山立之形,去除软弱、柔顺、曲屈之貌。
细嫩。提倡劲挺、坚实、雄壮为主调,不取细弱、绵软、无骨之形象。
强硬。应取强而兼韧、硬而含柔,力戒方棱坚折、锋露尖扎。
零碎。应取完整、体聚、气凝之形,力去零乱、散碎、庞杂之形。
繁琐。应取简洁、精炼、概括之形,力去累赘、冗杂、芜劣之体。
闷实。应戒壅塞、滞涩、气结之形,应取空灵、爽朗、畅达之象。
晦涩。应去含混、模糊、不明之形,应取明朗、确切、一目了然之象。
做作。力戒故意安排、机械设计,应取信笔随意、自然合理、天趣充盈。
算子。力戒刻板、排列、匠气,应取灵活变化、高格、大气。
总之,肖形印的格调应以典雅、高古、拙朴、新奇、生动、隽永、真趣为我们追求的目标。肖形印的创作应树立创新的观念,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遵循印章艺术的规律。我们一方面以古为师,另一为面应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努力创作出既有历史传统也有时代特色的好作品。让我们同心携手、奋勇前进。
安多民,山西平遥人,1949年生,大学中文专业学历。好书,擅篆隶;喜画,好重彩;善印,作肖形。又肖形印入漆画(飞天)、漆画入陶瓷装饰艺术。
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展,计有全国首届、二、三、四、六届篆刻艺术展(六届展获全国奖),第四届书法展,第五届中青展,西泠印社篆刻评展,当代陶瓷印邀请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中日篆刻交流展,及日本东丘印社、日本篆游会邀请展等。
曾在广州美院、湖南大学、广东教育学院、北京兑文堂艺术院等地讲授篆刻课、传授篆刻肖形印艺术理论及其创作。2015年在山西美术馆举办了题为“飞天起舞”漆画综合艺术展。2016年在圣地五台山(联合)举办“歌舞悦佛”漆画飞天展。黄河电视台曾采访,2017年山西电视台“第一访谈”节目采访并播出,2018年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邀请讲授肖形印创作,录制15节,播出历时半个月。
已出版《安多民肖形印》《中国篆刻百家——安多民卷》《肖形印精品赏析》(合编)《安多民印谱》(飞天专辑),《飞天起舞》(漆画)。《西泠艺丛》(总第36期)以“人印合一,引刀为快”为题作专题介绍,《篆刻》杂志(黑龙江)开辟专栏专页连续5年,分20期刊登介绍其肖形印作品。《中国篆刻》杂志(浙江杭州)第9期“本期人物”以12页大幅专题介绍其“飞天肖形印”创新创作。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山西省篆刻委员会委员,山西师大客座教授,北京古典印象装饰设计公司艺术总监,北京兑文堂艺术院顾问,上海“赵朴初研究会”艺术顾问,湖南名人书画艺术馆特邀画家,平遥古城书画院副院长,古城印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