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后,古玩收藏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谈不上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家打开了古玩收藏的部分限制,一大批拍卖公司、古玩市场由此形成,以潘家园为首,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20多年时间,这个市场就从繁荣走向落寞,大量关门倒闭的门店地摊,预示着行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究其原因,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总结:鼠目寸光,自毁前程!
从来没有一个市场能像古玩市场那样,遍地的骗子,遍地的假货,遍地想一夜暴富的“傻子”。
老玩家循循善诱:古玩是个非常复杂的行业,涉及金石学、材料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痕迹学等学说,一个人从入门到精通,所投入的精力以及财力都非常高,这就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和沉稳的心态来支持,千万不要急功近利。
可是,又有几个人真的听进去了?在这个快餐时代,人们都急于快速获得成功,有钱人在拍场上都把“暴发户”的形象摆在明面上,大家都在妄想着一步登天,给了古玩市场一种“虚假繁荣”的契机。
十几年前,在古玩行业野蛮生长的时候,夜间的鬼市,清晨的大漏,还有那些不可言说的买卖,不断以“传说”的形式传遍大江南北,刺激着藏友们的神经。
加上鉴宝节目适时的兴起,不以文化传承为主要节目宗旨,而是以“家传宝能卖几百万”的噱头吸引眼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收视率。
专家们舌灿莲花,声嘶力竭的呼喊着:这件瓷器值几百万,那件书画值几千万,地上随便捡块石头都能卖天价,于是乎,藏友们的热情被彻底激发了。
一座座古玩城拨地而起,一个个摆满“国宝”的地摊铺天盖地,人们纷纷涌进古玩市场。每逢周末,那是拥挤到水泄不通,大家纷纷抱着捡漏发大财的心理,却让各种造假贩子乐开了花。
天津的书画、蚌埠的玉器、樊家井的瓷器、烟涧村的青铜器等等,全国各地的造假作坊,开始加班加点的生产,一批批“国宝”被拉到各大市场售卖,营业额从几十亿到上百亿,甚至比正规拍卖行的总成交额还高。
藏友们按图索骥,照着书上写的,专家总结的“鉴定要诀”,乐此不彼的“捡大漏”,几百块钱就能买到几百万的古董。造假贩子们也投其所好,你不是喜欢背“口诀”吗?我们就按照口诀仿造。
既然卖仿品就能赚大钱,那何必还吃力不讨好的去寻找真品,商贩们是没有长远眼光的,先把眼前的利益赚到手再说。于是乎劣币祛除良币,本来还能淘到精品的地摊门店,很多都开始以全是赝品的形象出现,甚至一个古玩城全卖假的奇观都屡见不鲜。
当大量藏友的思维,被困在捡漏一夜暴富的状态,那么有需求就有市场,藏友们当了第一回“傻子”,接下来还要当第二回!
虚假拍卖公司此时粉墨登场,想要“暴富”得把藏品卖掉变成钱啊,去哪卖呢?这些诈骗公司会告诉你:“和我们合作吧,只要交一些前期费用,就能参加什么高端拍卖、私人会所、海外交易、展览推广、上门收购等活动,几天就可以变现,马上买房换车不是梦。”
相信大部分藏友都经历过,就不细说了,总之交钱之前他们各种甜言蜜语极具蛊惑性,一旦交完钱就立刻变脸!这些年不知道养肥了多少诈骗公司,很多人都被骗怕了,不敢相信了,怎么办呢?
骗子们总能找到新的方法,让藏友们心甘情愿的当了第三回“傻子”!
在这个“专家遍地走,大师多如狗”的年代,恰恰因为古玩鉴定极其复杂的技巧,大多数人处于一个“懵懂瞎猜”的状态,给了他们钻空子的机会。
在文博机构天天搞学术写报告,拿着死工资收入实在不高,但出来“走穴”鉴宝,随便参加一场商业活动就有几万几十万的收入,那些“专家们”坐不住了,纷纷开始“下海”,就连在故宫打杂的某些人,都成了“权威专家”。
问题是文物专家的天职,是研究历史文化,他们常年坐在办公室,田野调查也只是研究考古现场,大多数人根本没进入过市场实战,不了解当下造假技术的推陈出新,他们的鉴定能力真的非常厉害吗?
只参加鉴宝捞点鉴定费、证书费已经算是有底限了,更令人不齿的是,某些专家直接和诈骗公司合作,让这些公司打着专家的名义,不知道骗了多少人。
吃人嘴短,就算有能力,在金钱的蛊惑下,很多专家也不敢说实话。我碰到过一位藏友,卖房贷款花了一千多万,15年时间收藏了上千件古董,光和诈骗公司合作就花了200多万,结果那些被称之为“国宝”的藏品一件都没卖掉,现在疯疯癫癫,逢人就说故宫的文物都是假货,自己收藏的才是真品。
这么多年过来,藏友们结结实实当了三回“傻子”,除了少数钻牛角尖出不来的,其他人终于清醒了:古玩行业哪里遍地是宝,分明遍地是坑啊!
收藏的精华就在于那个“藏”字,一件精品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沉淀才能体现出价值。然而有多少人贪着小便宜,想着大财富,今天买明天就想卖,逢人就说:“我的宝贝出不了手,找不到买家。”然而真正的行家却表示:“现在想找到精品太难了,市场被赝品冲垮了。”
没有几位藏友敢承认自己眼力平平、财力平平、人脉平平、魄力也平平,啥都不懂,躺着就想指望拍卖行和专家承认自己的宝贝,然后带着巨款求着自己卖东西,用“巨婴”心态搞收藏,无疑给了骗子们发挥的机会。
当年的“繁荣市场”只是昙花一现,现在超过80%的古玩城皆以关门倒闭结束,很多苟延残喘的古玩市场,地摊比游客还多,这是整个行业的畸形价值观,带来大环境下的一个小小体现罢了。
当然,售假卖假的人仍然没有消失,他们现在转向网络,在各个微拍、直播、二手平台还是到处充斥着他们的身影。诈骗公司每年都要被打掉很多,但依然存在,因为没有学识却一味地想一夜暴富的某些藏友,还心存着侥幸心理。
不过,不少专家赚够了养老钱,却能全身而退,因为对于文物鉴定尚且没有法律的限制,出错了一句“看走眼”就能推卸责任。
幸好,经历了这些年的混乱,古玩行业正在“自我净化”,本来就不是一个大众行业,只有真正用过心下过苦功夫的人,才能坚持下去。越来越成熟的玩家群体,将会造就越来越成熟的市场。
喜欢收藏的朋友们,一定要理性,这仅仅是个爱好而已,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把收藏当成一种乐趣,会带来身心的健康愉悦,但如果当成发财的手段,那么就会玩得特别累。
把心态放平,任他炒作风起云涌,练好自己的眼力,沉淀自己的文化,一切做局在真正开眼的人那里,不过是场荒唐的游戏罢了。
把经验不断累积,多读书、研究、进入一线实战,多交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能局限在捡漏的狭隘思维里,要知道,玩好了收藏,所带来的经历、文化、人脉上的财富,也会受用一生。
最后,把精品守住,任何精品都不可能有价无市,去伪存真,去残存精,当市场大环境向着健康发展的时候,手里有精品的藏家,终将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