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东会:号石公,萧亭居士。居曰石禅山房。1963年出生于河北省定兴县。幼承家训,书法初习唐楷颜勤礼碑,继学汉隶,遍临汉碑多种,兼习行草、魏碑,后上追三代金文,得力于《季子白盘》、《散氏盘》。手摹心追,临池不辍。以行草笔意入篆隶,其线条质朴而不失率意,喜浑劲静穆、平中寓巧一脉书风。
篆刻从汉印入手,参学历代诸家。印风古穆典雅。奏石临池之余,喜读书,好交友。性爽而豁达。深谙学书之道功在字外之理,为艺之道须从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足够营养,广收博取,创新求变乃水到渠成之事。
入展全国首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二届书坛新人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监审;四次荣获河北省企业界书法一等奖。曾获中国石油“德艺双馨”奖,荣获“中国石油书法家”称号。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企业文联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四方印社》副社长 。
书法教育家任东会醉心三尺讲台
用人品和书品说话
——一个书法爱好者眼中的任东会
作为名扬四海的书法家,当任东会老师为学生们慷慨激昂的讲课时,我忽然觉得一个词特别适合他:天真。以他的书法功底和成就,完全可以选择一条更热闹更便捷的书法人生之路。
但是,他选择了拓荒和耕种。如同一头黄牛,隐身于小城胡同口的简陋屋舍中,用他的个人学识和魅力影响着远远近近的许多人。
前不久,由任东会主讲的首届书法公益大讲堂开讲,当来自中石油物探系统、涿州地方和定兴、徐水、易县各地的书法爱好者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时,我忽然明白了,大批的书法爱好者投奔他、热爱他的原因,就是因为那两个字:“天真”。
他的天真,就是对书法教育怀了一颗赤子之心,几十年埋头苦干,痴迷不悔,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当今社会里,书法家不乏其人,但能够忍得住寂寞,全身心投入书法教育的人却少之又少。
走近任东会,才更深体会了他的苦心。任老师不老,多年埋头篆刻研习碑拓让他过早戴上了老花镜。
我听他的第一堂课是书写过程中的提按、转折、轻重和迟缓。他思维敏捷,言语似涛涛之江水,奔流直下,有时又婉转俏皮,旁征博引书法路上的奇闻轶事,把艺术来源于生活剖析的淋漓尽致。他的书法教学艺术化,真是妙趣横生。
如果在嘻笑怒骂和笑谑调侃中就能完成文字的美学传导,他真是高明的老师。然而他又是极严谨和一丝不苟的,从写字的站立、执笔姿势到如何调整气息,他要求学生近乎严苛。对初学者,是在不断的练习中进步,更是在不断的矫正中“明白”。他说:有一天你明白了,就是掌握方法了,也便入道了;入道后才谈得上以后的勤学苦练,你的“堆纸”才有意义。
学生们在同他的朝夕相处中了解他,领悟他。任老师凡有讲学、笔会的活动,学生们都会蜂拥而来。如此信奉,为什么?作为他的学生,我一天天求解一个答案。因为他的人品端正、又治学严谨;因为他有书品,真草隶篆无所不能。
一个有人品又有书品的人承担起一个地方的书法教育重任再合适不过了。
言谈中,无不透露出任老师对当前中国基层书法教育的担忧,纵然他身先士卒,他仍然觉得身单力孤。为什么要投身于书法教育呢?他的初衷,从他的授课中我总结出几点:
首先,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从书法中,最能明显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传统的积淀与培育,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根基,甚至会演变为这个地区的一种文化气质与自信。任老师说,好的书法作品要有“浩然正气”的书风。 这种“浩然正气”的书法审美标准正是先进文化的一个标志,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需要这样的标志性元素,这些带有“浩然正气”的传统文化必然能成为优质文化发展的源泉,更是一个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
再次,尽管现在的日常书写绝大多数被键盘取代,但每个人接受学校教育的经历都与汉字相关,都与汉字的识读与审美相关。因此,每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从启蒙那天起就或多或少地有过笔墨情结,这样的情结或许会伴随一生。任何艺术都不可能成为大众的,书法也不例外,但这样的论断毫不影响一个时代对书法学习的热情。书法能够成为艺术、能够设置专业、能够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能够掀起学习热潮等,都应当归结于书法是以文化为根基、历史为脉络、归结于书法的“接地气”、归结于固定、广泛而庞大的群众基础。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是书法教育促成了书法成为艺术,促成了书法在大文化中的发展,促成了书法在一个文化复兴时代中的兴盛。如果说,艺术“大众化”并不是艺术发展的高级形式,但是,在中国,一个时代如果缺乏了规范、系统的书法教育,那不仅仅是汉字存在的悲哀,是书法艺术传承的悲哀,也必将是“浩然正气”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巨大悲哀。 因此,他身先士卒,担当起了传承的重担。他常告诉学生们,书法首先是技术的,然后才是艺术的。民间书写如果没有专业的引领,永远都只能停留在写字的层面,也永远只能闭门造车和妄自尊大,这就根本谈不上与一个地区书法整体发展了。
因此,他创立了东方艺蒙书法公社,秉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原则。他在书法界的成就和威望吸引了无数人投其门下。让我们欣喜的是,这些学员中有学校的老师、有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等书法爱好者,更多的是没拿过毛笔的爱好者。书法的重要性正在为更多人认识,书法基础教育正在开疆扩土。
书法教育必须回归本真。任老师说,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将这样的民间书写纳入规范的经典临帖与创作,将教育对象的兴趣与热情延续下去,引领他们感受书法艺术的美,切实体会到由书写上升到书法艺术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正是因为这些,任东会投身到了这场划时代的书法复兴大业中,目前,他培养的很多学生已是省部级书协会员,并已充实到书法教师队伍中,并在一线承担起了大部分教学重任。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下,任老师总是告诫弟子们,在书写上要向经典靠近。他说,书法毕竟不是杂耍,不是民间技艺,必须虔诚地向经典问学,常怀敬畏之心。这样的经典不仅仅在于用笔的经典、结字的经典、章法的经典,更在于气质与书写融合的经典、传承与创新生发的经典,书法时代追求与社会整体发展相促进的经典。
任东会,用他的人品和书品影响和凝结了一个又一个书法爱好者和初学者。
如今,我们站在既理性又感性的教育与学习角度,思考一个书法教育者的热情与一个地区的书法发展的关联。发展中的东方艺蒙书法公社能够让我们高屋建瓴地展望我们这个地区书法教育的近景与远景,她已然成为了学院书法教育的外延甚至是地方书法教育的优秀范本。杨华